2025所得稅申報季又來啦!如何聰明節稅,想必是許多納稅人最關心的問題。雖然所得稅計算複雜,但其實只要掌握扣除額的各種組合方式,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稅方式。本文將著重說明標準扣除額與列舉扣除額的差異,並以實際案例進行列舉扣除額的試算與教學,希望能幫助你合理運用扣除額額度來減輕所得稅負擔。
一、所得稅計稅組成
首先,就讓我們來快速認識一下所得稅的計稅組成吧!以下是所得稅的基本計算公式:
(綜合所得總額-免稅額-扣除額)x 稅率 = 綜合所得稅
從上面的公式中,我們可以發現,讓稅基下降的兩大因素,其實就是額度固定的「免稅額」,以及種類眾多的各項「扣除額」。而扣除額又可以依據申報時機,分為「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」和「特別扣除額」兩種。
為什麼會這樣做區分呢?這是因為標準與列舉扣除額,屬於必要扣除額,一定要從兩者當中擇一申報;而特別扣除額則屬於附加扣除額,如果報稅年度中有相應事實發生,才可以特別列出申報。
項目 | 額度 | 適用時機 |
---|---|---|
免稅額 | 定額 70歲以下每人9.7萬 70歲以上每人14.55萬 |
必要申報 納稅人可合併申報配偶及扶養者人數 |
標準扣除額 | 定額 單身者每人13.1萬 已婚者每人26.2萬 |
必要,與列舉扣除額二擇一 單身列舉扣除額大於13.1萬 已婚列舉扣除額大於26.2萬時選用 |
列舉扣除額 | 非定額 依實際項目列舉扣除 且須留意各扣除額上限 |
必要,與標準扣除額二擇一 當單身列舉扣除額大於13.1萬 已婚列舉扣除額大於26.2萬時選用 |
特別扣除額 | 非定額 依實際身分別及年度投資情形列舉扣除 |
非必要申報 報稅年度中有發生特別扣除情形時才可申報 |
二、標準扣除額、列舉扣除額怎麼選?
很多納稅人在報稅時,可能都會猶豫到底要用標準扣除額,還是列舉扣除額來申報?兩個最簡單的判斷原則,就是「去年度有沒有符合列舉扣除額條件的支出」,以及「這些支出的總額是否高於標準扣除額額度」。
1.有無符合列舉扣除額條件的支出
列舉扣除額不像標準扣除額,不用提出任何證明就可以抵稅,相反地,列舉扣除額一定要符合以下的項目支出,且能提出相關證明文件,才能用來申報。這些列舉扣除額項目包括:
- 人身保險費
- 醫藥及生育費
- 災害損失
- 自用住宅借款利息(即房貸利息)
- 房屋租金支出
- 捐贈
- 政治獻金
- 選罷法經費
2.列舉扣除額加總是否高於標準扣除額
雖然部分列舉扣除額有扣除上限,但它們是可以複選加總的。以2025年所得稅的申報標準來說,如果列舉扣除額加總後超過單人13.1萬元、夫妻合併申報26.2萬元,選擇以列舉扣除額來報稅,會是最划算的選擇。
3.標準扣除額、列舉扣除額實際試算
說了這麼多,那麼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,到底要怎麼選擇才划算呢?就讓我們實際舉兩個例子來試算看看。
(1)標準扣除額>列舉扣除額
芳芳家有兩棟房子,其中一戶是由芳芳母親所持有、繳納房貸,另一戶則是登記在芳芳名下、由她繳納房貸。今年報稅時,芳芳結算房貸利息時,發現自己名下A房屋的利息支出為23萬元,而母親名下的B房屋則為11萬元。
我們先將兩棟房屋的利息支出,與標準扣除額(13.1萬)進行比較,會發現A房屋的利息總額大於標準扣除額,而B房屋的利息總額則小於標準扣除額。
雖然基於一戶一屋的原則,若芳芳將母親列為扶養對象申報,就不能同時扣抵兩棟房屋的利息支出,但是以B房屋的情況來看,選用列舉扣除額不一定比較划算。因此,兩人不一定要為了房貸利息支出而分開申報。
(2)列舉扣除額>標準扣除額
阿牛與阿花兩夫妻因為工作在台北市買房,每年房貸利息支出32萬;由於工作勞累、又要在外奔波,阿牛額外為自己與老婆買了各種保險,每年的保費是4萬元。
阿牛夫妻可認列的列舉扣除額包括:
- 雖然房子的貸款利息支出高達32萬元,但也僅能申報上限30萬元。
- 阿牛的額外保險費用雖為4萬元,也僅能認列上限2.4萬元。
30萬元+2.4萬元=32.4萬元,已超過夫妻合併申報的標準扣除額26.2萬元
阿牛夫妻選擇以列舉扣除額申報,會比較划算。
除了政治獻金及符合選舉罷免法規定之經費以外,我們會在後文中一一介紹其他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列舉扣除額項目,幫助你認識這些能夠節省所得稅的扣除額。
三、人身保險費可列舉扣除
列舉扣除額上限:每人2.4萬
保險不僅能提供安全保障,保費還能列入列舉扣除額喔!不管是自行購買的人身商業保險,還是政府提供的身分保險,只要非屬產險(如火險、責任險等),都可以列入列舉扣除額中,包括:
1.商業保險類
人壽保險(壽險、儲蓄險等)、健康保險(疾病險、醫療險、重大傷病險、長照險等)、傷害保險(人身意外險、意外身故險、失能險等),以及年金保險(定期險、終身險等)。
2.非商業保險類
全民健康保險(含補充保費,即二代健保)、勞工保險、就業保險、國民年金保險,以及軍公教保險、農民保險、學生平安保險等。
四、醫藥生育費用可列舉扣除
列舉扣除額上限:實支實抵無上限
醫藥費收據收據先別丟,小到門診掛號費、大到開刀手術費,甚至連自費醫療都能抵稅!能夠列舉扣除的醫療生育費用包括:
1.健保特約醫療院所的治療費用
健保特約或政府核可的醫療院所,使用健保卡看診的費用都可以扣除,包括掛號費、部分負擔或是自付額等。健保中醫診所的針灸、水藥療程可計入,但若是到非健保特約的國術館、推拿館,則不可扣除。
2.有明確醫療目的的手術費用
治療疾病的醫療行為,如牙齒矯正或換膚手術等,可以申報扣除;但是純粹的醫美手術,如雷射、隆乳、微整形等,則不能扣除。
3.機構中的醫療行為費用
在月子中心、養護中心或護理之家等醫療相關機構中,只有由醫護人員進行的醫療行為才能申報,其餘如住宿費、養護費等則不能計入。
五、自用住宅貸款利息可列舉扣除
列舉扣除額上限:扣除全戶儲蓄利息後,每戶每年30萬
房貸族納稅人想減輕負擔,千萬別錯過房貸族的專屬抵稅利多──也就是「自用住宅購屋貸款利息」。只要符合以下條件,就可以貸款利息抵稅:
1.房屋自用、一戶一屋
想要用房貸利息抵稅,必須遵守兩個最大原則:第一,房屋必須為自用,也就是不能有出租、開店等情形,也不能營業登記。第二,所有權人必須設籍在此,而且同一申報戶只能列報一間房。意思就是,如果家裡有好幾間房子,想要把這幾間的房貸利息都拿來抵稅,所有權人就一定要分開申報,不能有扶養的情形。
2.須為金融機構貸款,筆數不限
雖然嚴格來說,只有「房屋價金」的貸款利息才符合扣抵資格,但假如民眾能提出相關文件,證明房貸確實是由複數筆貸款組合而成,就都能夠認列。唯一的條件是,貸款對象必須是「金融機構」,而不能是民間或私人借款。
六、房租可列舉扣除(2025房租抵稅改為特別扣除)
列舉扣除額上限:每戶上限12萬(舊制)
2025年房租支出已改為特別扣除額,每戶上限18萬(新制)
就算沒有買房背房貸,也可能每個月都要支出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房屋租金,這些租金,其實也能申報抵稅喔;不過須注意,房租抵稅已於2025年起由列舉扣除,改為特別扣除,另外新制也訂有排富規定,申辦前務必先檢視自己是否符合扣抵條件!
七、災害損失可列舉扣除
列舉扣除額上限:無上限,但須先扣除保險理賠
當遭受不可抗力的災害損失,如火災、震災、風災、水災、土石流、氣爆時,納稅人可以將實際損害總額,作為列舉扣除額申報。從農作物、建築物、家電,到汽機車等交通工具,都可以實報實銷。注意事項包括:
1.遭到災害時,30天內就要勘查核報
不幸受到災損時,一定要在30天內會請相關單位來勘查,並取得災害損失證明,否則後續的舉證工作會較為困難,甚至可能無法列報。
2.只有意外天災才能列舉申報扣除
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是無妄之災,就可以申報災害損失,但其實災害損失的列舉扣除範圍只有天災,並不包括人禍。像是被詐騙、被竊盜、被搶劫等,都不能作為災害損失列舉扣除額來申報。而財產交易損失,則是列在特別扣除額當中計算。
八、捐贈可列舉扣除
列舉扣除額上限:依捐贈對象而有不同
無論是金錢或是實物的捐贈,只要符合政府所規定的用途,就可以享受所得稅扣除額優惠,讓納稅人的善心變成實質上的幫助。由於捐贈抵稅的規定,是所有列舉扣除額當中最為複雜的,納稅人想透過捐贈節稅,行動前一定要仔細確認以下兩件事:
1.確認捐贈對象符合認列資格
可被認列的捐贈目標,簡單來說只有兩種,一種是受政府核可的公益對象(如教育、文化、公益、慈善機構、運動員專戶、公益信託財產),一種則是政府本身。而捐贈額度可認列列舉扣除額的比例,也會有所不同:
- 受政府核可公益對象:捐贈扣除額上限為綜合所得總額20%。
- 政府本身:核實認列,無金額限制。
2.確認捐贈用途是否符合公益
捐贈列舉扣除額的認列條件,包括「必須為公益用途」、「無對價服務」、「不可低價高報」。這樣說可能很抽象,我們列舉幾個實際例子:
- 寺廟捐款:可以認列,只要沒有取得對價服務或物品,就能夠申報。
- 點平安燈、安太歲、參加法會的捐贈:不能認列,因為有提供對價服務。
- 公益團體的捐贈:不一定,如果查核資金用途是營運、業務推廣,就不能認列。
此外,如果捐贈金額超過一定門檻,納稅人可能就會被課徵贈與稅,反而不一定划算。
申報所得稅時,千萬別忘了能扣則扣的原則,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節稅方式,就能順利節省萬萬稅啦!希望看完本文後,能讓你對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的選擇和計算方式,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報稅時就能充分運用這些節稅小撇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