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學生身分轉換到社會新鮮人,只要有工作與收入就必須要報稅。只是身為首報族在面對第一次報稅時,大多會感到手足無措,深怕一個步驟沒注意,就會被稽徵機關處罰。別擔心!本文整理報稅小白們,最想知道的報稅問題像是:誰要繳所得稅?收入多少不用報稅?並且手把手教你完整的報稅流程,讓你在2025年直接從報稅新手,變身為報稅達人。
一、為什麼要報稅?
報稅是法律規定的義務,個人或企業依法將收入向政府申報,繳納應負擔的稅金,能讓政府了解當年度的稅收有多少,該如何分配資金資源,用於公部門運作、公共建設與提供社會福利;進而幫助國家穩定成長進步,讓整個社會進入越來越好的正向循環。
二、我要報稅嗎?所得稅首報族看過來!
工作未滿一年需要繳稅嗎?曾經聽說過有人可以不用報稅,這是真的嗎?其實只要符合條件,你也有可能不必申報所得稅。針對以上的問題,本篇為報稅新手們,整理了較常會遇到的問題,幫大家一次解答有關於綜所稅,在申報上常見的疑惑。
1.誰需要報稅?我可以免繳所得稅嗎?
綜合所得稅,是對去年的個人總收入來進行課稅。在進入報稅的領域之前,我們需要先瞭解什麼是一般免稅額、標準扣除額以及薪資特別扣除額。
扣除額名稱 | 一般免稅額 | 標準扣除額 | 薪資特別扣除額 |
---|---|---|---|
稅額定義 | 政府給予每一位國民的基本免稅額度。 | 依照單身或雙薪所制定的免稅標準。 | 只要有工作收入就會有的免稅額度。 |
抵減金額 | 9.7萬 | 單身:13.1萬 雙薪:26.2萬 |
21.8萬 |
至於需不需要報稅或是繳稅,可以由以下2項指標來判斷:
(1)需要報稅的門檻
- 單身1人:一般免稅額(9.7萬)+標準扣除額(13.1萬)=22.8萬
- 配偶2人:22.8萬 × 2=45.6萬
(2)需要繳稅的門檻
- 單身1人:須申報門檻(22.8萬)+薪資特別扣除額(21.8萬)=44.6萬
- 配偶2人:須申報門檻(45.6萬)+薪資特別扣除額 × 2(21.8萬 × 2)=89.2萬
總結以上2項指標,單身收入高於22.8萬,有配偶收入高於45.6萬者,需要申報綜合所得稅;單身收入高於44.6萬,有配偶收入高於89.2萬者,需要繳交綜合所得稅。若為身心障礙者會再增加21.8萬的特別扣除額;如為租屋族,每人會再增加18萬的特別扣除額。以單身租屋族舉例,年收高於62.6萬(44.6萬+18萬)元,就會需要繳稅。
2.剛工作需要繳稅嗎?
繳稅與報稅,基本上是二個不同的流程。因此今年需不需要繳稅,可以從2方面來看:
- 去年是否為學生身分:因為只要2024年還有學生身分的人,2025年可以再由父母申報撫養,因此不必有申報與繳稅的責任;不過若是想自己獨立申報所得稅,當然也是可以。
- 去年所得總額的門檻:政府規定所得未達一定金額者,即可免繳稅。
3.免繳稅一樣要申報嗎?
建議一樣要進行申報。因為當受薪者符合退稅資格,若是沒有作申報的動作,會讓政府無法退稅給你,如此反而得不償失。因此就算符合免繳稅門檻,建議還是要做申報的動作。
4.學生打工的收入需要申報所得稅嗎?
學生未滿18歲有打工的收入,仍須由父母一併申報;若是已年滿18歲,則可決定是否自己獨立申報,或交由父母申報。另外,打工收入未超過34萬者(一般扣除額9.7萬+薪資扣除額21.8萬+教育學費扣除額2.5萬)由父母一併申報,還可以達到節稅的效果。
5.我能跟長輩一起繳稅與報稅嗎?
須符合下列規定,才可以跟長輩一起報稅與繳稅:
- 未滿18歲且無謀生能力者,可由父母申報撫養,並一同申報所得稅。
- 父母、養父母、祖父母、岳父母、公婆等長輩,年滿60歲者也可一同申報。
- 父母以及上列長輩,未滿60歲者需檢附證件,經判定後為無謀生能力;或父母年收入低於21萬者,皆可申報撫養與一同繳稅。
三、首報族要繳多少稅?2025所得稅試算
每年要繳多少稅,相信是報稅小白最關心的一件事。以下將告訴你哪些收入需要扣到稅?所得稅又是如何計算而來?
1.薪資一定要扣稅
依照財政部說明個人薪資所得,應有以下2項定義:
- 薪資收入就是在職務上,或工作上所取得的各種收入。包含薪金、俸給、工資、津貼、歲費、獎金、紅利及各種補助費。
- 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有薪資收入者,應分別就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(21.8萬);或必要費用(含職業專用服裝費、進修訓練費、職業工具支出3項)擇一減免,減免後餘額即為薪資所得。
2.年終獎金視情況扣稅
無論是年終、津貼、尾牙抽獎、三節獎金會視情況來扣稅,其說明如下:
- 年終獎金超過86,001元,會預先扣5%的綜所稅,其中若是預扣稅額大於應繳稅額時,還有機會達成退稅的條件;未滿86,000元,則會直接列入報稅時的年度所得總額,同樣需要申報與繳稅。
- 尾牙的獎品或獎金,價值超過2萬元以上,也須預扣10%的所得稅款。
3.股票交易特定情況需課稅
以下分別就股票交易的不同所得類型,討論是否需課徵所得稅:
- 買進股票:不需要課稅,但是需付給證券商「成交價0.1452%」的手續費。
- 賣出股票:不需要課稅,但除了也需支付手續費外,還會再被課徵「成交價0.3%」的證券交易稅;若以「當日沖銷」的方式賣出,則會被課「成交價0.15%」的證交稅。
- 股利所得:需要課稅,可依綜所稅率高低,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。
- 海外股票所得:包含境外基金、股票配息、資本利得,100萬以下免申報、免課稅;但若(國內外所得總和-免稅額750萬)× 20%的「基本稅額」大於國內的綜所稅,就需要補稅。
股票所得類型 | 需負擔的成本 |
---|---|
買進股票 | 免課稅,僅需負擔手續費 |
賣出股票 | 免課稅,僅需負擔手續費與證券交易稅 |
股利所得 | 需課徵所得稅,可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 合併計稅:(所得+股利)×稅率-股利×8.5% 分開計稅:所得×稅率+股利×28% |
海外股票所得 | 100萬以下免申報、免課稅 但基本稅額大於國內綜所稅,會需要補稅 |
4.首報族2025所得稅試算
在進行所得稅試算前,需先知道自身的免稅額、扣除額與累進差額各是多少。
(1) 2025年免稅扣除額有多少?
免稅額指的是,每一位國民所擁有的基本免稅額度;「扣除額」指的是,依照個人條件的不同,所享有的免稅額度也不一樣。各項條件的免稅額度如以下所列:
類別 | 項目 | 扣除金額(單位:新台幣) |
---|---|---|
免稅額 | 一般 | 97,000元 |
70歲以上 | 145,500元 | |
標準 扣除額 |
單身 | 131,000元 |
結婚有配偶 | 262,000元 | |
特別 扣除額 |
薪資所得 | 218,000元 |
教育學費 | 25,000元 | |
幼兒學前 | 6歲以下第一胎150,000元 第二胎後每胎225,000元 |
|
儲蓄投資 | 270,000元 | |
長期照護 | 120,000元 | |
身心障礙 | 218,000元 | |
房租支出 | 180,000元 |
(2)2025年累進差額是多少?
計算所得稅金時,須扣除對應所得級距的累進差額,才能得出應繳稅額;2025年最新的淨所得與累進差額對照表呈現如下:
淨所得 | 適用稅率 | 累進差額 |
---|---|---|
0~590,000元 | 5% | 免扣 |
590,001~1,330,000元 | 12% | 41,300元 |
1,330,001~2,660,000元 | 20% | 147,700元 |
2,660,001~4,980,000元 | 30% | 413,700元 |
4,980,001元以上 | 40% | 911,700元 |
(3)2025年收入50萬要繳多少稅?
只要參考以下公式,對照前面幾個表格,代入對應數字,便可以輕鬆計算出個人應繳所得稅額。
所得稅應繳稅額,可以利用下列2項公式算出:
綜合淨所得=所得總額-免稅額-標準扣除額-特別扣除額-基本生活費差額
應繳稅額=綜合淨所得 × 所得稅率-累進差額
其中,公式1中的基本生活費差額=基本生活費總額-免稅額-不包含薪資之扣除額
計算結果>0才需列入計算
以年收入50萬單身者為例,將以上2表中數字代入公式,即可得知大概要繳多少稅。
綜合淨所得=500,000元-97,000元-131,000元-218,000元=54,000元
基本生活費差額=210,000元-97,000元-131,000元=-18,000元<0,計算時無需考慮
應繳稅額=54,000元 × 5%=2,700元
四、所得稅試算完成如何報稅?
目前報稅的方式有三種,其說明如以下所列:
1.首報族的報稅時間與方法
所得稅申報時間,固定為每一年的5月1日~5月31日止。報稅的方式有三種:
- 國稅局臨櫃申報
- 電腦線上申報
- 手機線上申報
2.沒有扣繳憑單可以報稅嗎?
因應政府無紙化的環保政策,任職的公司在預扣應繳稅款後,就會將資料上傳到國稅局,所以現在已經沒有發放「紙本」形式的扣繳憑單。因此在報稅時沒有扣繳憑單,一樣可以辦理申報。
3.如何申報撫養?
無論是書面或是電腦、手機的申報,都可以在扶養申報欄位上,填寫被撫養人的基本資料,再經由國稅局判定是否符合資格。其申報撫養條件如以下所列:
- 若是本人或配偶的直系尊親已經年滿60歲,申報時不需檢附證明文件,只需填寫基本資料即可。
- 若是本人或配偶的直系尊親未滿60歲,符合無謀生能力;113年度所得總額未達21萬元;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等條件,即可申報為撫養對象。
五、其他關於首報族報稅的常見Q&A
因應無紙化政策,現在報稅並不需要檢附紙本扣繳憑單。
須符合以下條件,才可以與家人一同申報。
- 去年若為學生身分,可由父母申報撫養
- 年齡未滿18歲,且無謀生能力者,可由父母申報撫養
- 撫養年滿60歲的直系尊親,可以一同申報
- 撫養未滿60歲無謀生能力的直系尊親,可以一同申報
符合免繳稅且有退稅資格的人,必須要有申報的動作,才能讓國稅局將退稅的金額,撥款至申報時所指定的銀行帳戶中。
須以18歲為門檻。因為民法修正法定成年年齡為18歲,所以未滿18歲,仍須由父母一同申報綜所稅;年滿18歲的人,則可以選擇獨立申報或由父母申報。
可以。因為去年上半年還有學生的身分,所以今年還是可以由父母申報撫養。
忘記報稅時補報的步驟有三:
- 親自到戶籍地國稅局辦理人工申報。
- 完成補報流程後,至代收稅款銀行繳納稅金及延遲利息(郵局不代收)。
- 至國稅局繳交綜所稅結算申報書、綜所稅自動補報稅額繳款書-15H及相關證明文件等,即完成綜所稅補報程序。
申報綜合所得稅看似流程繁瑣,不過只要掌握報稅、繳稅的門檻;報稅的方式;以及試算公式等3項原則,就可以輕鬆完成報稅的動作。畢竟政府目前在大力推動e化政策,只要利用電腦與手機,並按照頁面上的操作指示,首報族報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