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所得稅級距、累進差額是什麼?課稅級距與計算方式

2025所得稅級距、累進差額對稅金計算的影響

2025年所得稅課稅制度又有新調整!在免稅額、扣除額、稅率級距等項目上有一些變動,不少小資族、小家庭將因此受惠。2025年報稅之前,建議你先搞懂所得稅怎麼算?扣除額跟課稅級距又有哪些變動?才能了解所得稅金額是如何得出的。

一、所得稅課稅級距是什麼?

綜合所得稅的課稅級距,關係到你2025年到底要繳多少稅,以下就來說明什麼是所得稅級距,以及2025課稅級距哪裡不一樣。

2025所得稅級距與累進稅率、累進差額對照

1. 認識所得稅課稅級距&累進稅率

所得課稅級距,是政府為了達到課稅公平,針對不同所得收入的族群,採取差別課稅,而特別設計的課徵稅率級距制度。

此外,政府也針對不同的所得稅級距,採用「累進稅率」課稅。累進稅率就是所得淨額愈高、稅率就愈高的意思,以確保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、所得較低的人課較低的稅。

2. 2025年所得稅課稅級距表

2025所得課稅新制,也調整了所得稅級距,詳細的課稅級距金額如下表。找對應的所得稅淨額區間後,便要對應課徵級距稅率,依照財政部最新的綜所稅課稅級距,共分為5個級距,分別是:5%、12%、20%、30%與上限40%。

2025、2024所得稅級距比較表
課徵稅率 2025年所得稅淨額 2024年所得稅淨額
5% 0~590,000元 0~560,000元
12% 590,001~1,330,000元 560,001~1,260,000元
20% 1,330,001~2,660,000元 1,260,001~2,520,000元
30% 2,660,001~4,980,000元 2,520,001~4,720,000元
40% 4,980,001元以上 4,720,001元以上

二、累進差額是怎麼來的?用途是什麼?

累進差額是什麼?其實就是政府先幫你把不同課稅級距的差額算出來,並提供公式給你,方便你直接套用,快速完成所得稅試算。

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公式:「綜合所得稅淨額 × 課稅級距稅率 – 累進差額」

那麼,為什麼會有累進差額?透過課稅級距表可以發現,所得稅淨額區間的差距非常大,也許有些人會疑問,這樣的分級制度合理嗎?

以阿明為例,他原本的所得稅淨額為59萬,採用稅率為5%;若阿明的所得稅淨額變為60萬,稅率將變為12%,這樣代表阿明要繳納的稅金將因所得稅淨額多出1萬,就激增2、3倍嗎?

其實不是!因為綜合所得稅是採取分段課稅,以阿明的情形為例,僅有超出59萬的部分課徵12%的稅金,59萬以內的金額則是課徵5%的稅金;但分段計算比較麻煩,若利用累進差額,先取最高的稅率來計算稅金後,再扣除多繳的部分(也就是兩個課稅級距的差額),就能直接得出應繳稅額。

2025年所得稅累進差額
淨額區間 稅率 累進差額
0~590,000元 5% 0元
590,001~1,330,000元 12% 41,300元
1,330,001~2,660,000元 20% 147,700元
2,660,001~4,980,000元 30% 413,700元
4,980,001元以上 40% 911,700元

 

綜合所得稅額試算

以阿明的所得稅淨額為60萬為例,就得拆成 59萬與1萬:

(59萬 × 5%)+( 1萬 × 12%) = 30,700元
直接套用公式:60萬 ×12% – 41,300元 =30,700元

因此,在計算得出綜合所得稅淨額時,得要留意對應的級距稅率、累進差額,若沒有仔細留意,很可能算出來的應繳納稅金就會是錯誤的!

三、所得稅淨額怎麼算?

了解課稅級距稅率及累進差額的意思之後,接著就來介紹何謂「所得稅淨額」,以及所得稅淨額是怎麼算出來的。

1. 所得稅淨額是什麼?

其實個人綜合所得稅的計稅基準,不是以你實際的年所得收入來計算,而是以「所得稅淨額」來計算你今年應該要繳多少稅金。

而綜合所得稅淨額,是將你去年的所得總額,扣除掉免稅額及扣除額後,所得出來的數字。

2. 如何計算所得淨額?

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如下(但若基本生活費差額為負值,則不納入計算):

綜合所得總額 – 免稅額 – 一般扣除額 – 特別扣除額 – (基本生活費差額)

從計算公式可以發現,想要算出「綜合所得稅淨額」,就得先搞懂綜合所得總額、扣除額種類、基本生活費計算,以下先簡單介紹各個扣除項目,詳細可參考好事貸的所得稅申報攻略

(1)綜合所得總額

綜合所得總額包含營利所得、執行業務所得、薪資所得、利息所得、租賃所得、權利金所得、自力耕作漁牧林礦所得、財產交易所得、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、退職所得,以及其他所得等。如有申報扶養,則受扶養親屬的年所得也須併入計算。

(2)免稅額

納稅義務人本人、配偶及扶養親屬,每人享有97,000元的免稅額,如扶養年滿70者,則每人享有145,500元的免稅額。

(3)一般扣除額

「一般扣除額」,又可分為「標準扣除額」和「列舉扣除額」,兩者擇一計算,可先試算哪則扣除額比例較高,就選哪則進行申報。詳細內容可參考這篇標準扣除額VS列舉扣除額介紹。

(4)特別扣除額

不同於般扣除額,「特別扣除額」能自由選擇是否需要申報,較常見的扣除項目包含: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、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、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,與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。

(5)基本生活費差額

如果政府公告的當年度基本生活費用,超過前述的免稅額及扣除額加總,代表該名納稅人/家庭的生活開銷負擔大,已達到免稅的門檻。因此計算所得稅淨額時,可再扣除基本生活費差額,若未超過則不列入公式內計算。

四、其他關於所得稅的常見Q&A

所得稅課稅級距是什麼?

所得課稅級距,是政府為了達到課稅公平,針對不同所得收入的族群,採取差別課稅,而特別設計的課徵稅率級距制度。

所得稅累進稅率是什麼?

累進稅率就是政府針對不同的所得稅級距,採用「累進稅率」課稅。所得淨額愈高、稅率就愈高的意思,以確保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、所得較低的人課較低的稅。

所得稅淨額是什麼?

綜合所得稅淨額,是將你去年的所得總額,扣除掉免稅額及扣除額後,所得出來的數字。其實個人綜合所得稅的計稅基準,不是以你實際的年所得收入來計算,而是以「所得稅淨額」來計算你今年應該要繳多少稅金。

如何查詢所得、扣除額?

如果擔心自己算不夠準確、或想覆核實際繳納的金額,可透過以下5種方式查詢所得/扣除額!

  1. 身分證正本+國稅局臨櫃查詢
  2. 4大超商多媒體資訊機+線上報稅系統查詢
  3. 自然人憑證/已註冊健保卡/電子憑證+線上報稅系統查詢
  4. 行動自然人憑證+線上報稅系統查詢
  5. 手機門號認證+線上報稅系統
月薪多少要繳稅?年收入多少要繳稅?

免繳稅的門檻,會因納稅義務人的家庭結構而有所差異,以下列出不同族群的免繳稅門檻:

  • 單身族群:年薪不到44萬6千元(或是月薪不到3萬7千元)
  • 雙薪無小孩族群:兩人年薪低於89萬2千元
  • 雙薪扶養一位未滿6歲幼兒:兩人年薪低於113萬9千元
可以線上繳所得稅嗎?

可以!進入財政部報稅系統,以自然人憑證、健保卡、金融憑證等方式登入,或是透過APP或手機號碼驗證,都能在家直接申報所得稅。

繳稅可以刷卡嗎?

可以,不少銀行針對民眾需求,特別推出「繳稅刷卡分期零利率」、「繳稅刷卡賺現金回饋」。

貴哥Q版人物-形象圖

好事貸致力創造資訊透明的金融友善環境,隨時隨地與你分享知識,讓你更了解關於貸款的大小事。好事貸希望能成為你最強力的後盾,用專業為你突破困境,解決資金的一切難題!

歡迎追蹤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