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從好事貸的真實教學經驗出發,分享我們如何規劃與設計青少年金融素養課程。內容包含課程架構、教學理念與教案實例,協助教育單位與教師進行金融素養課程規劃,並附上延伸學習資源,提供更完整的教學參考。
一、為什麼要設計金融素養課程
我們在工作與新聞中,看到太多令人遺憾的案例——有人因為高報酬誘惑而誤入詐騙,有人因一時疏忽而出租帳戶,最終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。
我們常想,這些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?
一層層檢視後才發現,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知識不足,而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,社會普遍更重視「如何賺錢、如何理財」,卻較少談「風險」與「判斷」。
我們想要改變這些事情。
為了減少這樣的憾事,我們決定從最根本的教育著手——讓孩子從小就學會面對金錢時,如何思考與選擇、如何保護自己。因此,好事貸團隊設計了一套以「風險意識」與「判斷能力」為核心的金融素養課程,期望從教育的起點,培養更有判斷力的下一代。
二、理財教育課程設計方法
在這次的金融素養教育教案中,我們將課程分為兩大主軸:「防詐篇」聚焦風險辨識與自我保護;「基本金融知識篇」則延伸至理財思維與責任意識。希望藉由循序漸進的引導,讓孩子理解金錢背後的邏輯與選擇。
1.防詐篇:該怎麼判斷與處理風險?
這堂課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理解「風險」的存在與形式。
在真實世界裡,陷阱往往以「高報酬」、「好機會」、「幫忙一下」等友善外衣出現。透過案例討論、角色模擬與問答互動,學生將學會:
- 辨識常見的陷阱與高風險情境
- 了解遭遇風險時的正確處理方式
- 學習在困難中「自救」與「求助」
課程的核心問題句為:「該怎麼判斷與處理風險?」目標是讓學生從模糊的「不要被騙」概念,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行動能力。
2.基本知識篇:該怎麼選擇最符合現況的財務策略?
這堂課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理解金錢的本質與運作邏輯。「理財」並不只是儲蓄或投資,而是一連串取捨、選擇與責任的過程。透過生活化情境與模擬練習,學生將學會:
- 辨識金錢的真實性與流動過程
- 理解借貸背後的責任與後果
- 認識信用的重要性與長期影響
課程的核心問題句為:「該怎麼選擇最符合現況的財務策略?」學習目標是讓學生能以依據思考取代直覺衝動,理性且負責任地做出財務決策。
三、教學流程與設計原則
這個段落將簡單介紹,由好事貸團隊規劃設計的金融素養課程之教學流程和設計巧思。
1.課程節奏:靜態與動態的平衡
課程的整體節奏以「靜態與動態穿插」為原則,約每 40 分鐘為一個循環單位,中間安排短暫休息。每個循環中,會依主題內容調整講述、討論、互動及任務設計的比例,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節奏中保持專注,同時能將抽象的金融觀念轉化為具體經驗。
2.學習方法:討論與開放式問答
課堂不以單向知識傳遞為主,而採「討論式」與「開放式問答」的互動方式。透過提問與回饋,學生得以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與內化知識。
根據 Fink 所提出的「有意義學習經驗」(Significant Learning Experiences)理論,真正深刻的學習並非僅止於理解與記憶,而是在過程中經歷反思、整合與情意投入,讓學生在吸收後能重新輸出、調整觀點,並逐漸發展出持續學習與自我覺察的能力。
這樣的學習歷程不僅提升了金融知識的理解深度,更培養了學生在面對真實世界金錢議題時的判斷力與責任感。
3.激勵設計:讓每位學生被看見
課堂中設計了互動獎勵機制,第一堂以團體為主、第二堂以個人積分為主。
透過鼓勵發言與參與,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嘗試、不怕犯錯。最終給予的獎勵不僅依照分數高低,講師也會特別給予「參與鼓勵獎」,讓即便較為被動的學生,也能被看見與肯定。
四、教材設計與應用
課程教材皆由團隊根據教學目的與學生特性自行設計與改編。我們的原則很簡單——教材不只是輔助講述,而是引導學生思考的工具。
1.學習單
學習單以重點提示為主,不做冗長的理論說明。整體版面刻意保留留白,讓學生可以自由筆記、抄寫或畫下自己當下的想法,即便與課程主題未必直接相關,也能成為他們自我反思的片段紀錄。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整理資訊,而非被動接收。
2.課程簡報
每個單元皆搭配簡報輔助教學,主要用於情境導入與概念整理。內容以清楚的關鍵字與生活化範例為主,協助學生在討論時快速聚焦重點,也方便講師依照學生反應調整節奏,維持課堂的靈活度與參與感。
3.自製遊戲教具
《防詐篇》中特別設計了兩款互動教具:一款實體桌上遊戲〈富比士拍賣會〉與一款線上情境模擬器〈少年奶綠的煩惱〉。兩者皆以真實世界中常見的詐騙情境為基礎,透過模擬與決策過程,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「辨識風險」與「做出選擇」。
從學習單的反思、簡報的引導,到遊戲的參與,每個環節都圍繞著同一個核心——讓學生在做中學、在選擇中思考。
五、教學單元實例分享
為了讓金融素養課程不只是聽懂,更能「看見、摸到、想一想」,每個單元皆以體驗與討論為核心。以下以「辨別真鈔與偽鈔」為例,展示課程如何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學習經驗。
- 單元主題:辨別真鈔與偽鈔。
- 學習目標:能夠辨別真鈔與偽鈔,理解金錢的真實性與價值。
- 教學時間:約15分鐘。
- 教學流程:引導問題 → 活動操作 → 討論反思。
- 活動內容說明:課程以開放式提問:「你覺得假鈔和真鈔要怎麼分辨?」作為開場,在學生提出各種猜測後,講師提供多張鈔票(包含真鈔與仿製教材),請學生實際觀察、觸摸與比較。活動過程中,學生不僅學會透過顏色、水印、觸感等方式判斷真假,也在討論中發現「金錢」並非理所當然、而是一種信任的體系。
- 活動重點:學生透過實際體驗與觀察,理解金錢的真實性,並延伸思考「除了外觀以外,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辨別真偽」。
六、金融教育學習資源推薦
這些是我們在設計金融素養教育課程與理財教育教案時,所參考並推薦的學習資源。不論是協助教師設計課程內容,或是家長想規劃親子共學理財,這些資源都能提供實用的參考與啟發。
1.書籍
- 《孩子,你要比我更懂錢》
2.線上資源
3.學習平台
4.參考文獻
這套金融素養課程的設計初衷,來自我們對「風險意識」與「金錢教育」的關注。當孩子能夠理解選擇背後的代價、風險與責任,他們便具備了面對現實世界的能力。這樣的能力,不只是理財,更是一種生活判斷力。
接下來,我們希望持續擴展教材內容,依不同年齡層與需求進行調整,並與更多學校、社福機構及教育團體合作,共同推動「金融素養教育在地化」,讓專業成為社會信任與責任感的基礎。
七、金融素養教育推廣計畫
好事貸致力於推動金融素養教育,課程內容由具金融證照的專業講師設計,已於青少年、銀髮族與庇護工場等多元場域實地執行。若您是學校、社福單位或教育推廣機構,歡迎與我們聯繫,讓金融知識走進每一個需要的場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