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繳憑單是什麼?怎麼查?認識扣繳憑單申請、下載流程!

扣繳憑單的用途與查詢方法

五月報稅季來臨前後,與所得稅申報相關的「扣繳憑單」一詞,經常登上網路熱搜;究竟小小一張扣繳憑單有什麼用途?扣繳憑單該如何查詢、申請取得呢?扣繳憑單遺失可以補發嗎?看完本篇有關扣繳憑單的詳細介紹,你將對這份重要文件有更全面的認識。

一、扣繳憑單是什麼?

依《所得稅法》第88條規定,公司在發薪水給員工時,需預先扣除所得稅金,繳納給稅務機關;由於「預先扣繳」的動作會讓員工實際領到的薪水減少,依法必須開立一份證明通知員工,方便其核對金流與申報退稅,這份記錄個人收入與扣繳稅款的證明文件就是「扣繳憑單」。

「但為什麼我沒有收過扣繳憑單呢?」這是因為近年來,政府積極推廣無紙化的環保政策,多數公司在預扣稅款完成後,僅會直接將資料上傳至稅捐稽徵機關,不會主動發放紙本的扣繳憑單給員工;若在申請貸款、辦信用卡時被要求提供,通常需要自己向公司、稅務機關申請,才能取得紙本、電子的扣繳憑單。

所得扣繳憑單樣本

1.扣繳憑單的內容

扣繳憑單中,需要注意的重要欄位包括:

  • 扣繳單位統一編號:發薪公司的基本資料。
  • 所得人統一編號、姓名與地址:受薪員工的基本資料。
  • 所得所屬年月、年度:日期範圍為前一年度。
  • 給付總額:受薪期間實際領到的薪資總額。
  • 給付淨額:由給付總額扣除扣繳總額得來。
  • 扣繳率、扣繳稅額:扣繳稅額由給付總額乘上扣繳率(通常為5%)得來。

2.扣繳憑單的用途

對扣繳憑單有了基礎認識後,我們接著來看扣繳憑單的兩大用途:

  • 作為稅務資料:由於記載了過去一年內的所得金額,和已扣繳稅額明細,扣繳憑單可說是個人所得稅申報、退稅時,建議準備的重要文件。
  • 作為財力證明:由於能呈現前一年度的實際收入金額,扣繳憑單可以作為銀行判斷各類貸款、信用卡業務申請人還款能力的參考依據之一。

二、扣繳憑單怎麼查?3方法輕鬆申請

若想查詢並取得扣繳憑單作為稅務資料、財力證明,可以選擇的申請管道有:

  • 向任職公司申請:直接向公司的人資或會計部門提出申請;依照法律規定公司不得拒絕,否則會面臨相應的罰鍰。
  • 國稅局臨櫃申請:備妥「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」申報書,前往附近的稅務稽徵機關,臨櫃提出申請。
  • 透過憑證線上申請:準備好自然人憑證/健保卡與讀卡機,安裝好報稅軟體後,進入財政部稅務入口網,依序點選線上服務>電子稅務文件>線上申請>個人資料所得,透過憑證完成登入,即可申請下載包含扣繳資料的個人所得清單。

財政部稅務入口網扣繳憑單申請(個人所得清單下載)

三、扣繳憑單所得類別代號整理

扣繳憑單所得類別/代號對照表
格式代號 所得類別 內容項目 扣繳率
50 固定薪資所得 每月給付之工資 5%
50 非固定薪資所得 正職員工之三節、補助、考績獎金等,非正職員工之臨時工資、勞務報酬費等 5%
9A 執行業務所得 律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、技師、醫師、藥師、著作人、代書、工匠和表演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的業務收入或演技收入 10%
9B 執行業務所得 稿費、演講費、演講鐘點費、教師升等著作審查費、畢業論文指導/審查費 10%
51 租金收入 將房地、車位出租予他人收取之租金 10%
53 權利金 以專利權、商標權、著作權及各種特許權利,供他人使用而取得的報酬 10%
91 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的獎金或給與 各類競賽、活動的獎金、禮券或獎品 10%
92 其他所得 各類研討會報名費及註冊費、教育訓練費、檢測費用 免扣繳但要列報
93 退職所得 退休金、資遣費、退職金、離職金、終身俸及非屬保險給付之養老金等所得 減除定額免稅後按6%扣繳

四、其他關於扣繳憑單的常見Q&A

扣繳憑單什麼時候發?遺失可以補發嗎?

理論上,公司會於每年的1月底前開立扣繳憑單,並於期限內向稅務機關申報。

但由於目前所得稅的各式憑單採「原則免填發,例外予以填發」,員工不一定會收到紙本的扣繳憑單,有需要(或不慎遺失)需自行找公司索取,或選擇親臨國稅局提出申請;若覺得過於麻煩,亦有「財政部稅務入口網」這個線上下載扣繳憑單的管道。

扣繳憑單可以當財力證明嗎?

可以,扣繳憑單是銀行非常喜歡的財力證明,貸款、辦理信用卡時若能提供,對於審核過件非常有幫助。

沒有扣繳憑單還可以貸款嗎?

以銀行管道來說,會比較困難,因為銀行十分看重貸款申請人的還款能力與收入穩定性。如果無法提供扣繳憑單仍想申貸,建議可以找上對於收入條件審核較彈性的好事貸諮詢,滿足有房、有收入的簡單條件,還是有機會透過二胎房貸取得資金。

扣繳憑單用途多,無論是在報稅還是貸款的情境,都能派上用場,申請取得的方法也很簡單,希望這篇有關扣繳憑單的詳細介紹,能協助你於稅務申報、貸款申請時皆時皆無往不利,省時又省心!

好事貸作者形象圖
《 好事貸 讓金融貸款不再是難事 》

本文由持有金融證照的專業編輯執筆,
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
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文章內容與圖片,有任何問題歡迎告訴我們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