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預計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如何運用手中資源,規劃可能越來越長的老後生活,也成為退休族群高度關注的議題。而安養信託正是近年逐漸興起的高齡理財方式之一,究竟什麼是安養信託?又要如何和「留房養老」或「用房養老」等活化房產的方式結合?就讓本文一次為你解析。
所謂的安養信託,就是讓高齡者透過信託的機制,妥善安排退休後的資金使用規劃,並同時滿足財產管理、保障醫療照護、老後生活品質,以及實現居住安全等多元功能。安養信託契約終止後,剩餘信託財產則按委託人意願付予歸屬權利人,如子女或社福機構等。
安養信託主要是金錢信託,民眾(委託人)與銀行(受託人)簽訂安養信託契約後,將金錢資產交由銀行管理,於信託期間定期、定額領取生活費。如有醫療照護需求,則由信託戶專款專用,支付予指定帳戶中。客戶可以指定由信賴第三方作為信託監察人,同時監督銀行的資金撥用,並保護契約不會遭他人任意解除。
安養信託的種類跟一般信託相同,都可以分成「自益信託」、「他益信託」,或是「部分自益、部分他益」的混合型信託。自益信託與他益信託的差別,在於前者的受益人為委託人本人,後者的受益人則為委託人指定第三人。
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又沒有多少錢,為什麼要申辦安養信託?但其實安養信託的重點並不在於「保管多少錢」,而在於「指定什麼人」、「怎麼運用錢」,避免有心人覬覦。這樣才能把辛苦攢下的每一分退休金,全都用在保障自身生活品質、居住便利安全,以及未來的醫療或長照需求上。
安養信託的資金來源,除了退休前的儲蓄、退休時的退休金,也可以從活化手中房產價值而來。以下我們整理了三種常見的房產價值活用模式,並說明它們是如何與安養信託結合的。
這三種常見模式,包括「留房養老」、「以房養老」和「賣房養老」,我們將其內容整理如下表:
項目 | 留房養老 | 以房養老 | 賣房養老 |
內容 | 由銀行包租代管,每月獲取租金 | 將房產逆向抵押,每月領取定額款項 | 賣房一次取得現金 |
資金來源 | 房租收入 | 抵押貸款 | 受屋款項 |
房屋所有權 | 持有 | 抵押(保留居住權) | 售屋款項 |
持續居住 | 否 | 是 | 否 |
可否繼承 | 可 | 貸款清償後,可 | 否 |
不管是透過哪種模式取得資金安養晚年,現金如果沒有經過妥善控管,就容易遭到不當挪用。因此,將房產活用與安養信託結合的目的,就是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及用途的正當性。三大模式與安養信託的結合,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來看:
委託人與銀行簽訂安養信託契約後,銀行即會依據契約內容,將專戶內的資金專款專用於各項指定項目。安養信託可能包括:
此外,安養信託也能達成以下保護資產的功能:
在安養信託契約結束後,銀行會將餘款結清,並歸還法定繼承人;相對地,如有餘貸未清,也要由法定繼承人清償後,房屋才會予以歸還。
究竟要不要申辦安養信託?我們各自列舉了3項安養信託的優點和缺點,供你依照自身的需求評估。
安養信託的優點包括:
安養信託的缺點包括:
安養信託的費用可能包括:一次性簽約金、設立費、開辦費、行政處理費用、契約修訂費用、年度信託管理費、其他履約衍生費用等,依據銀行管道不同,可能會有不同的名目與收費。
目前安養信託大多還是由公股銀行承辦,我們將申辦銀行的資訊整理如下表:
服務項目 | 承辦銀行 |
留房養老(以租養老) | 華南銀行、台灣銀行、兆豐銀行、第一銀行、三信銀行、中國信託、國泰世華 |
以房養老(貸款) | 土地銀行、第一銀行、上海商銀、中國信託、兆豐銀行、合作金庫、安泰銀行、高雄銀行、陽信商銀、台灣企銀、彰化銀行、台灣銀行 |
一般安養信託 | 兆豐銀行、永豐銀行、台灣企銀、國泰世華、元大銀行 |
透過用房或留房養老創造穩定現金流,並結合安養信託保障資金流向,確實支應生活、醫療、長期照顧開銷,讓高齡者更自在從容地面對老後生活,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的願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