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頭帳戶指的是被詐騙集團用來從事詐騙活動的銀行帳戶,這些帳戶可能是收購、租借或騙取得來;部分帳戶持有者並不知道自身帳戶被用來犯罪,直到帳戶被銀行凍結,才驚覺自己可能淪為詐團幫兇。若過去曾主動提供銀行帳戶給他人,或發現帳戶往來紀錄有不明金流,應盡快採取本文介紹的4個應對步驟,才不會因帳戶被當詐騙人頭戶,面臨觸法風險。
一、為什麼會變人頭帳戶?
會變成人頭帳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,若自身曾有意或無意將銀行帳戶資訊提供給他人,帳戶就有不小的機率被不肖分子應用於詐騙情境,成為詐團詐騙、洗錢的工具。
- 為了取得利益主動提供:聽信詐騙集團租借帳戶、高價收購帳戶等話術,主動交出存摺、提款卡與密碼,希望能賺取被動收入、高額收購金。
- 求職、貸款被要求提供:透過非正規管道求職、貸款,被偽裝成雇主、金主的詐騙集團告知須提供銀行帳戶,用於給付薪資、撥入申貸資金。
- 帳戶資訊不慎遺失洩漏:不論是遺失實體帳戶存摺、提款卡,或是曾於資安有漏洞的網站、平台提供相關資訊,都有變為詐騙人頭戶的風險。
被當人頭帳戶的後果
一旦銀行帳戶變為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,可能會面臨的風險與後果包括:
- 個人帳戶遭銀行凍結:被金融機構察覺有不法金流流通,帳戶將被列為警示戶,不只電子交易(如轉帳、支付)功能會受到影響,個人聯徵信用報告上也會揭露帳戶遭警示的資訊,嚴重影響自身與金融機構往來的自由度。
- 因協助詐欺吃上官司:人頭帳戶的持有者,雖然沒有實際從事詐騙行為,但法官於審理案件時,可能會將當事人「未重視帳戶安全」的行為認定為有過失,若無法提供充分證據佐證自身清白,極易變成法官眼中的詐騙共犯。
- 成為受害者求償對象:最終法院宣判,該名保全須全額賠償受害女子1,600多萬的損失,此案例足見租售帳號潛藏的風險,看到類似資訊務必當心。
二、被當人頭帳戶應採取的4個行動
若懷疑自己的銀行帳戶已變為詐騙人頭戶,會建議盡快採取本段落介紹的4個行動,盡早與詐騙分子劃清界線,才不會因消極應對被當成詐欺共犯,無故背上賠償責任或面臨牢獄之災。
1.掛失存摺、提款卡
如果帳戶存摺、提款卡或其他重要個資已確認遺失,或有遭洩露風險,應立刻向金融機構提出掛失申請;掛失流程大致可以分為電話暫時掛失與臨櫃正式掛失兩步驟,在非營業日若有掛失需求,可以先撥打客服專線於線上完成暫時掛失,後續再攜帶雙證件、開戶印鑑,於營業日親自跑一趟銀行或郵局,辦理正式掛失。
2.打110或前往派出所報案
掛失完成後,便可以梳理好帳戶被當人頭戶的前因後果、相關通訊紀錄與帳戶金錢往來紀錄等資料,前往派出所報案。若被警察以「案件沒有受害人」婉拒受理報案,應要求留下備案紀錄,或改透過電話、網路等會留下紀錄的管道完成報案;後續若不幸被認定為詐騙共犯,才有站得住腳的證據可以自證清白。
3.尋求法律專業人士協助
前兩步驟完成後,若經濟能力許可,可以付費諮詢專業律師,確認自身行為是否有觸法風險、持有帳戶變為人頭戶該如何自保;無力負擔諮詢費用者,則可以向所在地區的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助。在有專家指引的情況下,就算後續案件不幸進入司法程序,身為當事人的你也比較不會慌亂,可以冷靜應對並配合司法調查。
4.保全證據並持續蒐證
因求職、貸款等需求,將帳戶資料給出去後,卻發現帳戶開始有不明金流進出……在驚覺自己可能變為詐騙人頭戶的當下,千萬不要因恐懼或憤怒,急著刪除與詐騙者的對話紀錄,因為這是證明你「非詐騙集團一夥」最好的證據;較合適的應對方法是把過去的通訊內容全部截圖保存,於報案時將整理好的資料提供給警方。
三、要怎麼避免成為人頭帳戶?
不想因為帳戶變為詐騙人頭戶,整天提心吊膽、擔心是否要跑法院,平時建議養成以下幾個習慣,保護自己遠離人頭帳戶相關的麻煩事。
1.不隨便提供帳戶資訊
無論是親友要求借用帳戶、網友聲稱需協助代收款項,陌生人號稱能賺取被動收入,只要被要求提供銀行帳戶資訊、存摺或金融卡,都應該提高警覺,不輕易交出帳號、密碼或提款卡給自己以外的任何人,才不會無辜受到牽連,被捲入與自身無關之詐騙案件。
2.定期檢查帳戶使用狀況
即便帳戶沒有頻繁使用,也建議養成定期登入網銀,或臨櫃查詢銀行帳戶有無異常交易紀錄的習慣;若發現有不明款項進出、帳戶有任何非預期的異動,務必立刻與銀行聯繫,在釐清狀況後盡快採取行動,才能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害。
四、其他關於人頭帳戶的常見Q&A
有不小的機率會,根據司改會和台灣冤獄平反協會過去的統計,人頭帳戶持有者被認定為詐欺幫助犯,遭定罪的比例高達9成以上,實務上初犯大多會被判處4~6個月的有期徒刑;所以在帳戶出現異常金流時,應盡快採取報案、掛失等行動,才不會被法院當成「間接故意」協助詐騙的共犯。
詐欺罪在法律上屬於非告訴乃論,即使與被害人和解也不一定能爭取到不起訴、緩起訴或無罪的處分結果;若確定自身並沒有參與詐騙的意圖與行為,可以考慮不走和解途徑(避免被認為是主動認罪),單純提供對話紀錄、金流等相關證據供法院評斷,讓司法體系還自己一個公道。
有可能,近期就有不少利用空殼公司開戶、竊取真實公司帳戶用於洗錢的詐騙案例出現;企業負責人若未及時注意到公司登記資訊、帳戶資訊有異動,帳戶多半已被應用於詐騙情境。企業帳戶一旦被金融機構列為警示戶,戶頭內的資金將被凍結,嚴重影響公司營運;負責人還可能因此捲入詐欺官司,須承擔刑事或民事責任。
遇上帳戶被當成詐騙人頭戶的情境,千萬別置之不理,參考本文整理的4個應對步驟積極處理,主動通報並尋求協助,就能有效降低觸法風險,避免無意間背上幫助詐欺的罪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