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員工到家庭,好事貸以獎助學金打造有溫度的企業文化

2025好事貸好兒女頒獎活動,好事貸以獎助學金打造有溫度的企業文化

在競爭激烈、變化快速的職場環境中,企業文化不再只是績效與制度的代名詞,而是一種能凝聚人心、實踐價值的力量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企業關注「員工幸福感」與「家庭支持」議題,而好事貸創辦人孫鴻貴以長遠的企業視野與人本思維,推動「好兒女獎助學金制度」,以行動落實對員工與家庭的關懷,讓企業的溫度不只存在於辦公室,更延伸至每一個家庭的日常。

一、從企業責任出發:教育,是最長遠的投資

對好事貸而言,照顧員工不只是提供穩定收入或完善福利,更重要的是在他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成為可以信任的夥伴。孩子的學習,是每位家長最深的牽掛。因此,自 113 年起,好事貸推動「好兒女獎助學金」,以實際行動支持員工子女的教育,鼓勵他們持續努力。

依就讀學制不同,獎助金額分級發放:國小與國中每名每年 3,000 元,高中(含高職)與大專院校每名每年 5,000 元。金額雖不高,卻象徵企業對教育的重視與對家庭的肯定。若學生於年度內連續兩學期成績優異,還可獲得象徵榮耀的「好事貸專屬證書」與「神秘小禮物」——這不只是獎勵,更是一種鼓勵、一種「你的努力,我們看見了」的溫暖回應。

這份制度背後的精神,是一種信念:唯有真正懂得關懷員工與家庭的企業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健成長,長久發光。

二、從員工延伸至家庭:讓幸福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

許多企業關心的是績效,而好事貸更在意「員工背後的故事」。每位同仁都有一個正在努力運轉的家庭:有人下班後還要趕回家陪孩子寫功課、準備考試,一早又得接送上學。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,構成了生活最真實的樣貌。

好事貸希望透過獎助學金制度,讓員工明白:「你的努力,公司看見了;你孩子的努力,我們也一起為他喝采。」每年頒獎典禮上,領獎的瞬間,是許多家庭共同努力的成果。孩子透過卡片表達感謝,說他每年最期待的就是「獎學金和神秘禮物」,有些孩子從國小一路領到國中,把這份榮耀視為自我挑戰的動力。

創辦人孫鴻貴表示:「我們希望透過這項鼓勵,讓每位同仁都明白,公司不只關心工作,更關心你的生活與家人。」這份理念慢慢在企業文化中發酵,形成一種「幸福的循環」——當員工感受到被支持與信任,自然能以穩定、正向的心態面對挑戰,並將這份能量回饋給團隊與客戶,這正是幸福企業最真實的底蘊。

三、連續兩年神秘禮物|陶板屋 × 為台灣而教 聯名禮盒

為讓獎助學金更具溫度與意義,好事貸已連續兩年選購「陶板屋 ×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」知書達禮聯名禮盒,用企業消費結合公益的方式,讓「鼓勵孩子」與「回饋社會」同時實踐。

禮盒內附陶板屋餐券,邀請同仁與家人共進晚餐、分享生活點滴,用笑聲與美食記錄孩子成長的時光。這不只是對孩子學業的肯定,更象徵公司希望員工能「放慢腳步、擁抱家庭」,在忙碌的日常裡找回家的溫度。

透過這樣的安排,「好兒女獎助學金」超越了單純的獎勵意義。它不只是企業的心意,更是一場善意循環——從員工的孩子延伸到更多需要被支持的孩子,從家庭幸福擴散到社會希望。

四、讓企業文化成為信任的力量,傳遞溫度與價值

從獎助學金到公益合作,好事貸的每一個決定,都展現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,也反映深層的企業哲學——「企業不只是營運,更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連結」。在許多員工心中,好事貸不僅是一份工作,更像是一個懂得說「辛苦了」、關心你與家人的夥伴。

當公司以具體行動支持教育、支持家庭,這份信任自然累積,形成文化基石,也讓企業的品牌溫度被真實感受到。「好兒女獎助學金」不只是一項制度,更是一份價值的延伸——它代表公司對教育的重視、對家庭的體貼,以及對「幸福職場」的持續實踐。從員工到家庭,從家庭到社會,善意的能量持續流動,每份努力都被看見,每個家庭都被珍惜。

透過這份制度,好事貸用最穩定的方式——關懷、陪伴與鼓勵,將溫度與信任深植企業文化,寫下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長故事,更是企業用行動延續信任與溫度的篇章。

好事貸作者形象圖
《 好事貸 讓金融貸款不再是難事 》

本文由持有金融證照的專業編輯執筆,
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
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文章內容與圖片,有任何問題歡迎告訴我們 。